1. 思路
    1. 碎片化信息(外部) vs 碎片化时间(内部)
      1. => 在整块时间里如何处理碎片化知识
    2.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碎片化拼装?
      1.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 vs “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
      2. “以理论知识为中心” 的知识体系 vs “以应用为中心” 的知识体系
        1. 第一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与 “以知识为中心” 的学习相对应。构建这种类型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你理解消化教科书与课堂所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 第二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问题,与 “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 相对应,可以教会你如何主动获取信息并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如何将碎片 “聚沙成塔”,如何学会思考不被微信鸡汤鸡血文洗脑,如何批判性地接受新的观点,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3. 教材上的 “理论知识” 与 “应用知识” 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只是由于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间断的,所以这些知识看起来才显得杂乱无章;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加上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片面的,于是碎片看起来就更凌乱了。
        4. 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做的是 “理解——归纳整理——记忆”,当有新知识点进入体系时要 “吸纳接收”;而对于后者,我们需要 “重组——添加——重组”。
      3. 彼此有联系的知识,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
        1. Tags 关注点的隐形转移
        2. 主动建立联系也是挺盲目的。
    3. PKM 模型
      1. 材料 -> 资料 -> 知识
        1. 调用速度
      2. 硬盘 <-> 内存 <-> CPU
        1. 存取速度
      3. 知识库 <-> 笔记 <-> 大脑
        1. 吸收速度
    4. 学以致用
      1. 单纯做整理和分类是盲目的
      2. 项目/目标制
        1. 成体系
        2. 有针对性
        3. 以用为主
        4. 总结沉淀
      3. 知识饥饿感
        1. “榨干”才是知识消耗的过程。
        2. 即时反馈 vs 延时反馈
          1. 游戏
          2. 结构化知识的高级快感
  2. 参考资料
    1. 专注做事,竟然也成为我们的稀缺能力
    2. 从书中或者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选择正确的导师,才是明智之选。
      1. 主题阅读
    3. 碎片化时代,怎样解决知识焦虑?
  3. 批判性,开场
    1. 「个人成长」,知乎上最神奇的「专业领域」
      1. 其实就是个人营销领域
    2. 在这个制造知识焦虑的知识付费时代,兜售知识商品
      1. 信息过载,知识付费打着幌子,兜售新的过载,以此循环。
    3. 信心:你的知识焦虑,暴露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4. 分类
    1. 个人篇
      1. 不是「第二大脑」,而是「人机共脑」,共同体
      2. 善用工具的价值
        1. 新的物种
          1. 还是以「得到」举例
          2. 讯飞语音
        2. 而程序员刚好处于最前锋,但依然需要领域专家
    2. 组织篇
      1. "持续转化个人知识为组织知识”:组织若要有效进行知识管理,则需先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知识,进而将之转化成为组织知识。"
      2. [语雀 - 轻松拥有在线知识库 · 语雀]
  5. 故事
    1. 有位老师,做培训咨询的,没有任何技术背景,有两件事让我觉得很震撼。
    2. 一是去电子科大听计算机的课,听完可以复述内容和逻辑,还对教授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前天一起去参加区块链的活动,跟几个人深度交流后,就让人感觉是区块链领域的专家了。
      1. 天气热,羽绒服
      2. 小喽喽,直冒汗
  6. 启发?立体感
    1. Focus 焦点
      1. 如何在整块时间内高效处理碎片化知识?
      2. 项目制,学以致用
        1. 方法论
          1. 敏捷
          2. 精益
          3. GTD
        2. 工具
          1. GitHub
          2. ZenHub
      3. 目标制,WOOP
        1. W-Wish:愿望
        2. O-Outcome:结果
        3. O-Obstacle:障碍
        4. P-Plan:计划
      4. 找到你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2. 广度
      1. 个人 KM,企业 KM
      2. 数据科学
    3. 高度
      1. 模型
        1. DIKW体系
        2. 计算机与大脑
      2. 形而下 vs 形而上
        1. 计时
          1. 找到兴趣点
        2. 融核
          1. 意识思维
          2. 框架结构
          3. 内容操作
          4. 习惯偏好
      3. 思维
        1. 逻辑思维
        2. 辩证思维
        3. 逆向思维
        4. 抽象思维
        5. 具象思维
        6. 系统思维
        7. 批判性思维
        8. 发散思维
        9. 收敛思维
    4. 深度
      1. 批判性rethink
      2. 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