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理念打基础
    1. 第一节: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1. 一、“论”:结论先行
        1. 结构思考力强调的是先总后分的体现: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是自上而下表达方式的体现
      2. 二、“证”:以上统下
        1. 1、符合以上统下才能保证表达的效果
        2. 2、有理由支撑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3. 3、以上统下的特点符合实践要求
      3. 三、“类”:归类分组
        1. 1、关于这个问题我有3点建议----分类可使沟通更有效率
        2. 这个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分类使思考更有效率
      4. 四、“比”:逻辑递进
    2. 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1. 一、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 1、寻找那些事观点---个人的看法区别于事实存在
        2. 2、确认那个观点是结论
          1. 线索1:寻找结论的指示词:因此、表明、由此可知、证明、告诉我们.....
          2. 线索2:关注几个重要的位置----开头、结尾
          3. 线索3:小技巧:问一问“所以呢?”
        3. 3、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理由首先也是一个观点,解释结论被认可的原因
          1. 线索1:寻找理由的提示词---由于、鉴于、因为这个事实....
          2. 线索2:问一问“为什么呢”
        4. 4、戴上白帽子看都有哪些事实?-----白帽子是代表信息、事实和数字
      2. 二、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于关系,并画出结构图,不在做人云亦云的菜鸟
      3. 三、一句话概括出主题句,迅速变身职业达人
  2. 基于目标定主题
    1. 第一节:确定目标----让表达有得放矢
      1. 一、设定场景:提前设定表达场景
        1. 1、确认目标前先设定好场景
        2. 2、场景越具体内容才能更准确
      2. 二、确定目标:目标是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
        1. ABCD目标法
    2. 第二节:设定主题,让我们的表达观点明确
      1. 一、确定结论: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
      2. 二、包装主题:一个打动人心的主题
        1. 1、包装主题有三个基本原则:简单、准确、利益(从对方角度从发)
        2. 2、运用选题矩阵可以优选出最优的主题
    3. 第三节: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
      1. 一、 初步设计:完善序言的基本要素:S是情景、C是冲突、Q是疑问、A是回答(解决方案)
        1. 序言的主要作用是在没有出中心思想之前,用来提醒对方关心一个疑问,从而引发对方的兴趣,而这个疑问的回答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作讲故事
      2. 二、优选完善: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式
  3. 纵向结构分层次
    1.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
      1. 第一步: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
        1. 1、转变为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2. 2、通过5W2H确保问题被全面覆盖
          1. 5W:What、Why、Who、When、Where、 2H: How、How much
        3. 3、掌握2W1H的简便方法
          1. 2W1H:What、Why、How
        4. 4、从2W1H到1--2--3简易结构思考力模型
          1. 1个中心思想、2W1H、3个理由
      2. 第二步: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1. 1、你的回答必须是结论
          1. 1、结论先行,即:每一个答案的本身就是一个结论
          2. 2、以上统下,就是下面的每一个都是回答上面问题的答案
        2. 2、每个层级都需要时结论
          1. 在疑问回答式回答问题时,每个层级的答案都需要时结论,不然就是不能回答上一个层次的问题,也无法再引发下一个层次新的问题
        3. 回答时需要“旧瓶装新药”
          1. 所谓旧瓶放新药可以想象成对方思维模式 里放几个瓶子,你要把表达的内容按照对方瓶子的分类放到瓶子里面,对方才容易认可。
    2. 自下而上----概况总结做聚合
      1. 第一步:收集信息
      2. 第二步:分类---归类分组
      3. 第三步:概况总结:杜绝“没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也可以说没有得出结论
        1. 方法1:寻找共性,通过共同点概况结论
        2. 方法2:情景想象,面对面时你会跟对方说什么
        3. 方法3:善用修饰,提出可以感动人心的结论
    3. 上下结合----两种方式不可分
      1. 我们思考所有问题都会经历三个步骤
        1. 1、确定主题
        2. 2、基于主题进行发散,尽可能多的去想
        3. 3、把想过的东西聚合浓缩为一个有用的结果
  4. 横向结构选顺序
    1. 选择演绎---让说服更有力
      1. 一、标准式演绎:理性思考的根本,让表达极具说服力
        1. 1、标准式是人类理性思考的根本
        2. 标准式让表达极具说服力
      2. 二、常见式演绎:最常见、实用的说服方式
        1. 1、常见式真的很常见
          1. 常见式就是:现象(What)、原因(Why)、解决方案(How)这三方面的综合也是纵向结构2W1H
        2. 2、常见式真的很实用
        3. 3、注意区分现象和原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 各组思想要完全遵循结构化
    2. 选择归纳---让要点更清晰
      1. 第一步:在三种顺序中选择一种分类方式
        1. 1、分类符合人类思考的习惯,让隐性经验显性化
          1. 神奇的数字7:人的记忆是7+—2
          2. 归纳分类可以将隐性经验变为可复制、可传的显性智慧
        2. 2、明确三种分类方式的使用情况
          1. 时间顺序:逐一进行,适用于项目进展、阶段汇报
          2. 结构顺序:化整为零
          3. 重要性顺序:水平比较
        3. 每组思想选择一种分类方式
      2. 第二步:运用MECE确保分清、分尽
        1. 1、养成MECE的习惯
          1. 结构思考力中的黄金法则:MECE
          2. MECE让我们看待问题更加清晰全面
          3. MECE原则可以让我们把握问题的关键:该原则应用于生活工作各方面,尤其可以帮助你识别出问题的关键
        2. 2、确认每组中的思想是否符合MECE原则
        3. 3、掌握创建MECE的简便方法:2乘2矩阵
        4. 4、可以运用现有结构进行思考分析
    3. 因需而动---两种顺序选其一
      1. 1、演绎适用于需要说服对方时
        1. 利处:1、证明结论的必要性;2、对有拒绝心理的听众极为有效。
        2. 弊处:1、如果听众对前提有异议,整个论证就失去效果;2、听众在听到结论之前要记忆大量的信息
      2. 2、归纳适用于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
        1. 当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更适合运用归纳的方法:利处:1、便于记住要点,123三个方面要点很清晰;2、一点被否定,其余要点仍具说服力。
  5. 形象表达做演示
    1. 第一节:卖点包装----让观点容易记
      1. 一、类比:运用形象或行为类比的方式进行包装
      2. 二、 :引用广告、歌曲或名言的方式进行包装
      3. 三、整合:通过对色彩、词语、数字的整合进行包装
    2. 第二节:形象表达----让演示更有效
      1. 一、 构思时请远离你的电脑
      2. 二、将完整的金字塔结构放到PPT中
      3. 三、每一页PPT都是 一个金字塔结构
        1. 1、符合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2. 2、运用图像进行形象化演示